第二章 三十岁轨迹深圳市汇联丰科技有限公司
人生的另一种可能
1
在上海参加一场活动,头天晚上一群朋友请我喝酒,我又喝大了。
每次到上海,总有一群朋友请我去各种饭店和酒吧,目的只有一个——把我灌醉,让我多说话。
头一天,我看了一部电影,叫《蜘蛛侠:平行宇宙》。我很喜欢,于是那天晚上,就一直在说这么一句话:“假如有平行宇宙……”
看来,确实是喝多了,却难得睡了个自然醒。我一觉醒来发现闹钟没响,赶紧看了一眼手机,手机显示十一点,我马上爬了起来,看了看今天的日程,还好,上午没什么事。
这些年,我已经习惯被闹钟叫醒,听到闹钟响,绝不赖床,抓紧这一天的时间。有时候闹钟没响,我在七点的时候也会醒来,揉揉眼睛,开始做一天的工作。
我当然要抓紧每一天,因为今年,我已经三十岁了。
拉开窗帘,阳光照亮、唤醒了每个角落,窗外就是黄浦江。江面泛黄,高楼大厦耸立在江的两旁,船只慢悠悠地漂荡在江面上,几只快艇悠闲地靠在江边,时不时地能看到一些游客在江边自拍,小孩无忧无虑地奔跑着,大人穿着西装奔走着。上海,又是一幅繁荣忙碌的景象。
今天是周一,是新的一周的开始,而我这个三十岁的叔叔正在酒店里写着今天讲座的讲稿。下午,我要在一所高校演讲,而我的主题就是:“就业去何方?”
这个问题很简单,这些年我一直在课上跟同学说,如果可能,毕业后要去大城市工作,因为那里资源多、人脉广,你能有更多的可能。
2
前些日子,有同学提问:“尚龙老师,你当年为什么选择去北京发展呢?”
思绪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十多年前。
那是一个夏天,高考成绩刚出来,父亲把我叫到了房间,对我说了很多话,唯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就是:“孩子,你去报考提前批,这样,家里的压力能小很多。”
那时家里有两个孩子,在同一年上大学,姐姐确定要出国,光是学费,就是很大的一笔开支。于是摆在我面前的,只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北京的军校,一个是南京的军校。
直到今天,我都很感激当年自己的选择。那个时候,我正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看电视剧《奋斗》,总觉得到了北京,才是奋斗,说两个儿化音,才叫奋斗。
于是我选择了北京。
记得刚到北京时,不会抽烟的我在街边买了包中南海,还一定要学着电视剧里的台词,强调来一包“点儿八中南海”,我觉得自己在北京的奋斗开始了。
可是生活永远不是戏剧,生活比戏剧残忍,比戏剧残酷。下了火车,我打了辆车,车一路朝着西南方向开,越开越荒凉,我才知道,我的学校跟《奋斗》这部电视剧里的北京,几乎没什么关系。看着计价器上的数字越来越高,我才发现,我上了辆黑车。这是我在北京交的第一份学费。
我以为生活跌到了谷底,却不知道,这一切才刚刚开始。接下来痛苦的训练、不停歇的操课和寂寞的独处占据着我的每一天。
但现在回想起来,又能如何呢?
一转眼,我在北京待了十多年。
我虽然起点不高,但总算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。只要你不停歇,在一个机会很多的城市里,你就有机会翻盘。
在上军校的三年里,我学会了如何自学,学会了坚韧隐忍,认清了世界本来就是充满困难的。在机会来临时,我果断决定离开部队;在当老师的几年里,我意识到在这座城市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,就一定要终身学习、持续奋斗;在互联网教育兴起时,我果断决定创业,开启新的一章;后来,我开始写作、拍电影,我明白只有持续在路上,才有机会看到机会;在文化产业兴起的时候,我出了第一本杂文集。
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——我在十八岁那年,决定来到北京。
那么如果不来北京,还会不会有现在的自己呢?我想也会。只不过,这时间或许会更长。
中国的发展很有趣,你会发现“北上广深”吸引了中国大量的人才,各个省会也相继吸引了一部分,而在越“下沉”的城市,越会发现人才是最难招聘的。
因为最先进的技术、最新的商业模式往往都在“北上广深”,而这又是因为这里有最厉害的一群人,所以这几座城市的发展往往比其他的省会城市要快几年。从省会城市到三四线城市,你又能明显感受到市场和科技上的时差。
3
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,大意是在美国,做汽车你可以去底特律,做电影你可以去好莱坞,想创业可以去硅谷,做工业你可以到休斯敦;但是在中国,不好意思,你只能去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大城市。仅仅是因为,这些地方的机会更多,更垄断。
我不知道在中国,这样的发展模式会持续多久,但是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这些年里,选择甚至比努力还要重要。
所以,在下午的演讲稿里,我是这么写的:“如果你还在读高中,高考报志愿时,最好能选择一个大城市;如果你想要考研究生,城市的选择也很重要。虽然大城市有一堆一堆的问题,你或许生活得也没有在家乡那么滋润舒服,但总的来说,那里有更多的可能,这种可能叫作希望。”
在北京的这些年,我逐渐认识了很多朋友,知道了很多事情,有了一些社会资源。从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这座城市漂泊,到现在,姐姐在北京成家,爸妈经常来看看,朋友越来越多。我更多地开始感觉到家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。
有时候,生活的疲惫让我忘记了什么是奋斗和拼搏,我会出差换个城市,感受一下那座城市的速度和温情,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土和人情。
去了那么多城市,都有不同的感觉,但每次来到上海,看着忙碌的街道,看着步履飞快的行人,总会有一个想法倏忽而至:我的另一个可能,会是在上海。
如果有平行宇宙,上海的那个我,现在又会在做什么呢?
我曾在日记本上写给自己这样一段话:“在每个大城市,都有数不清的励志和凄凉的故事,每一个人都在这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记。那些转折、递进,那些句号、问号,那些段落、篇章,都是只属于自己的故事。在生命结束前,我们都会写下最后的句号,如果是你,你会希望这个故事是什么呢?”
至少在这些年,我做到了让自己的故事足够精彩,哪怕直到今天,我依旧不算很成功,但至少,我对过去的奋斗岁月无怨无悔。
4
每次来到上海,都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。但我总是会在一天的活动结束后,一个人插着兜在外滩吹着江风走一走,就像在北京时,如果我写不出东西,我就会一直沿着三环路走到走不动为止。那是属于自己的时光,你能有很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年的过往。许多往事总是历历在目,人会看到自己这些年的变化,会看到自己写在脸上和心里的沧桑,同时,也能看到生命里的曙光。
其实昨天,虽然我在上海跟一群朋友喝大了,但是我都记得。
一位朋友对我说:“尚龙,你要多来上海啊。”
另一位朋友说:“你干脆在上海开个分公司吧!”
但在回酒店的路上,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这么一个声音:
“如果有平行宇宙,我的另一个可能,会是在上海。”
可是,那个我在做什么?那个我跟现在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吗?那个我现在过得幸福吗?那个我成家了吗?结婚了吗?有小孩了吗?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啊?
想到这儿,我忽然有些感伤,因为每个人就只有这么短暂的一生。
但我明白,那个平行宇宙里的我,无论活成了什么模样,都跟现在的我一样,一直在努力,从来没放弃。
(温馨提示: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)
那么上海的那个家伙,我在这个时空,为你加油。希望你永远不要放弃,永远在路上。
◆▲◆
三十岁,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
1
看了一个帖子,吓了我一跳,帖子上说:“二零后出生了。二零后会怎么看我们九零后呢?嗯,就跟我们看六零后一样。”
这时光,真残忍。
我赶紧想了想,我是怎么看六零后的,却忽然愣住了。
因为我的脑子里并没有一种特定的形象,相反,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种人:
一种逢人便教育,见人就批评,大腹便便,高高在上,不学习,不锻炼;
另一种风度翩翩,和年轻人做朋友,好学,经常锻炼,谦虚微笑,还一直奔跑。
这两种人,都是六零后。
但是他们截然不同:第一种,已经老了;第二种,依旧在路上。
因为人和人不能用生理年龄来区分,更不能十年、十年地来划分,人和人的区别,有时候比人和动物的还大。
所以,等二零后长大,他们是不是也会这么一分为二地看我们这代人呢?
当然会。
我想,至少我要努力做到,让这一代的孩子,在几十年之后,能喜欢我,而不是讨厌我。
2
我想起了我的父亲。
父亲在部队待了二十多年,自主择业后决定进入保险公司。
从高高在上,到有求于人。一晃,他在这个行业待到了今天,这样一算,也快二十年了。
这二十年里,他每天锻炼,每天学习,直到今天,竟没有多少白头发。他获得了保险从业资格证,考过了许多年轻人都没有通过的考试。要知道,他有的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身体和年纪了。
前些日子,我陪父亲参加他的同学会,看到一群头发斑白的人在那里指点江山,他们一边喝着酒,一边吹嘘着自己的一生。父亲待了一会儿,就带我走了。
远处一看,父亲像是他们的学生,而这些人比他老太多。
这些年我时常跟父亲走在街上,别人告诉我,我哥看起来真帅。我听到后又自豪又沮丧。但父亲教给了我很重要的价值观:永远学习,才不会老。
虽然我们无法阻挡时光流逝,但我们可以让心灵保持年轻。
3
我一直不太喜欢把人分为几零后,那种分法,只是生理上的分割,并不合理。
我见过很多二十多岁却从不学习的年轻人,也见过六十多岁还在路上奔波的长者,前者已经老了,后者依旧年轻。
前些天,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:“你有没有什么特别‘相见恨晚’的知识想跟年轻人分享?”一条评论映入眼帘:
“不要相信太多实际上能力level不高,但是年龄很大的人或者长辈的话,尊敬他们,但不一定要相信太多‘老人言’。你需要想想,是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活成现在的样子,除非你愿意像他们那样活着,不然,就去寻找自己的路。”
同理,也不要相信每个年轻人未来都是有希望的。很多年轻人一眼就能望到头,等他反应过来时,早已来不及了。就像那句话一样:“二十多岁死,八十多岁埋。”
4
所以,人到底什么时候才算变老了呢?
我的答案是,不学习的时候,不进步的时候。
我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,特别有道理,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巅峰时刻,你什么时候最值巅峰时刻,自那之后,你就会开始变老。
比如,我的一位从北大毕业十一年的朋友,他的微信、微博,甚至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还写着“PKU×××”,我知道,他已经老了。一个人已经从学校毕业十一年了,还把自己高考时的巅峰状态作为人生名片,那他之后的日子,也就只剩下衰老了。
还有一位朋友,毕业十年,还在一次次提及自己当年英语演讲比赛的成绩,而这个牛已经吹了十年。辉煌时刻已过,剩下的就只有衰老了。
当然,你可能会辩驳,那谁都是这样啊,每个人都会走下坡路啊,人怎么可能一辈子都在巅峰时刻呢?
其实不然,有两种方式可以让人减缓衰老:
第一,寻找一个伟大的目标,用一生完成。
当然这个目标要足够大,大到许多人一看到都觉得你太好笑了,比如你要改变世界。
我刚认识樊登老师时,我问过他的理想,他说希望中国有三亿人可以通过他读书。我心想,三亿?吓死人了。可是,随着时光的流逝,他每一年的业绩和会员都在增加。我想,他还是会这样,一直年轻下去。
当你的理想被人嘲笑时,记住别被别人的眼光左右,别被别人的评价绑架,更不要拿自己的青春为别人的言论买单。
埋头去做,一点点靠近它,放心,所有笑你的人,最终都会笑不出来的。只要你的目标足够大,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完成,你就会永远在路上,就算皱纹长到脸上,至少它不会出现在心里。
第二,做一件持续升值的事情,直到永远。
许多职业都具备这样的特点,比如作家、老师。
越往后,你的职业越值钱,随着你的读者越来越多,学生越来越多,你的巅峰时刻永远在明天。俞敏洪老师在《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: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》里讲过一个故事,新东方去香港、新加坡募资,他刚讲了几句,台下的投资人就说:“俞老师,你别讲了,告诉我们你们要多少钱。”后来一问,他们都是他当年的学生,学成之后他们出国留学了,再后来回到国内或待在国外,都成了投资人。
当你的职业随着年纪的增加越来越值钱时,你也就很难衰老,至少内心深处是这么回事。
5
但不知道你是否发现,这两种减缓衰老的方式,都需要一个人具备这样一种能力:远见。
(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↑↑↑)
感谢大家的阅读,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,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!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深圳市汇联丰科技有限公司,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!